芦苇漂野钓咋调 野钓快速调漂最佳方法
钓鱼的调钓问题,野钓用芦苇漂应该注意什么?在野钓的时候,有哪些步骤能够帮助大家简易地调好漂,夏季野钓,选好漂和调好漂才是王道,野钓调漂的小技巧有哪些呢?
本文导航
钓鱼怎样钓才能成功
调漂技术
http://dybl.5d6d.com/thread-5815-1-1.html
购买鱼漂时,第一步就是目检。方法是:将鱼漂拿在手中,漂颈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间,边转动边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构成一条直线等。如果出现漂肩高低、宽窄不对称,漂身左右明显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则证明这支鱼漂不是一支做工精细的高质量产品。另外,在目检时还需注意检查鱼漂漂尖色目环是否清晰,间距是否过大或过小。因为,鱼漂的漂尖部分是我们直接观察鱼讯的主要参照物,它的清晰、可视度如何,将直接影响我们对水下鱼讯的判断。最后,还要更为仔细地检查鱼漂漂身的质地是否用料统一。因为,有许多鱼漂是用两片或多片浮水材料粘连成型的(如大号的孔雀翎漂、部分芦苇漂等),这种工艺制成的鱼漂需要选用密度基本相同的浮水材料拼接而成,这样才能保证该鱼漂在水中的稳定。我们在选购此类鱼漂时,应注意观察各片浮水材料的色差、纹路以及尺寸是否一致或大体一致。如若反差太大,则表明该鱼漂可能不是由相同密度材料合拼的,可能会造成鱼漂在水中两边浮力不等的现象,不利于精确显示微弱鱼讯。
第二步是手感触摸检测。方法是:一只手拿起鱼漂的漂脚轻轻转动,另一只手用拇指、食指、中指捏拿住漂身,从上到下地慢慢地滑动,细细感受漂身的平滑度以及油漆的精细度。做工考究的优质鱼漂一般在这些细小的问题上,基本上都会处理得很好。
浮漂的滚动检查法
经过外观初检后,我们就要进行重心居中检测了。
一支好漂,要能很好地反映鱼情,重心是否在漂体的中轴线上是非常重要的。检验的方法是:将鱼漂放在渔具店光滑的玻璃柜台面上,用手轻轻地拨动鱼漂,如果它能够在光滑的台板上滚动快捷、流畅,所经之处相连接可构成一个扇面图形,并且在滚动中没有摇晃、抖动等现象,就说明这是一支不错的鱼漂。
浮漂品牌的选择:
如果面对琳琅满目的鱼漂产品拿不定主意的话,选品牌往往是一件比较省事的方法,特别是针对一些刚对悬坠钓感兴趣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初学者尤其适应。选择品牌鱼漂也并不是随随便便上哪都能购买的,要千万注意防止有的不法商贩以次充好、拿假冒的品牌来糊弄。根据笔者的经验,选择品牌钓具(包括鱼漂)一定要到信誉度较好的正规商店购买。另外,由著名钓手或知名专家亲自推荐或现场出售的鱼漂,一般也无假冒之虞。
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购
钓鱼——虽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钓鱼人的经济实力差别有着明显的区别。我们讲究科学、高效地钓鱼,但绝不提倡大家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消费,要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消费观念,合理地选购钓具(包括鱼漂)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钓鱼爱好者的大军中,工薪阶层的钓友占了绝大多数。以月收入1500元左右的国企职工为例,据了解,他们用于购买钓具的消费能力约为300~1000元/年。其中用于购买鱼漂的支出约为50~100元/年。对于刚入门的新钓手来说,购买鱼漂属于一次性投入,因此有可能会出现超出100元/年的现象。根据这样的消费能力,我们建议工薪族(以休闲娱乐为主要垂钓方式的)钓友在购买鱼漂时,应首先考虑选择那些质量可靠、做工精美但无很高的品牌效应的国产优质产品。
对于那些经济收入来源不稳但又酷爱钓鱼的农村、城镇下岗钓友,原则上提倡大家购买经济实用的钓具,没有必要再为娱乐休闲而去动用家庭的生活资金。如若确实需要购买时,建议最好购买质量尚可、结实耐用但价格低廉的单支装鱼漂即可。如普通的芦苇漂、塑料漂等。
对于事业小有成就,垂钓热情较高且对竞技垂钓颇有兴趣的钓友来说,购买鱼漂时主要应避免盲目性,切莫因一时冲动或认识模糊不清时而选购了成套的劣质品,出现“家中鱼漂一大堆,有用的没几支”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外,这类钓友更应该多长个心眼,提防一些别有用心的所谓朋友给你“推荐”什么“绝版精品鱼漂”或“最灵敏鱼漂”之类的建议,花费大量的金钱购买些华而不实的鱼漂。
我们的建议是:根据自己的垂钓需要,选择品牌响亮、做工精细、功能齐全的优质产品。对于选中的品牌最好应成套购买,以适应不同的鱼情、水情。
悬坠钓法的专用鱼漂:
漂身:支鱼漂的主体部分,是鱼漂产生浮力的主要部分。根据钓手不同的垂钓要求,漂身被制成了许多不同的形状。如球型、橄榄型、梭型、水滴型、流线型等。
漂身的制作可分为手工研磨和机器加工两种。手工研磨的漂身受损程度小,材质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浮力比机器加工的鱼漂要大,但规格大小难以统一,不便于大批量的规模生产;而利用机器加工生产的鱼漂,大小、规格比较统一,每套鱼漂的浮力大小有一定的规律,便于钓手正确选配。但是,由于漂身被夹具挤压较重,可能会破坏其自身内部的纤维组织,使同样材质、同样大小的漂身较之手工加工的浮力要略小一些。
漂身不同的形状,在使用时会产生不同的运动效果,针对不同的鱼情、水情和垂钓中的战术策略,所需选用的漂身形状也是各有不同的。在这一点上,取材方便、加工容易的木制类鱼漂就能够满足我们的要求。如巴尔杉木、芦苇及轻木等。
漂尖(亦称漂尾、漂信、漂苗、视目杆等):
鱼漂上部那截细细的、画有红色、黄色及黑色、绿色等宽窄不同色环的部分。是垂钓者判断鱼是否吃钩;钩上是否有饵;窝点内是否有鱼的重要信息来源。每一个色环即为漂目,一格为一目,黑色的细环带是起到分割漂目的作用的。我们在设定调目及钓目的时候,同样不能忽视这个小小的区域(特别是在垂钓猾口小鲫鱼时)。
漂尖的材质可分为实心尼龙棒、玻璃纤维树脂棒、碳素材料棒和空心塑料管几种。俗称“实心漂”或“空心漂”。一般来说,实心尼龙棒、玻璃纤维树脂棒和碳素棒等便于研磨,且硬度较好,因此,制作出的实心漂可使得漂尖更细些和更长些。而空心塑料管则缺乏上述的特点,因此,制作出的空心漂漂尖较短、稍粗些。但这并不说明空心漂要比实心漂差,主要还要看钓者怎么去调整和使用的技巧了。
在漂尖的色环涂描的加工处理方面,现在也出现了比较合理的工艺与材料。滑尾漂尖的出现为那些比较讲究钓具理想化的钓友在心理上,又消除了一个重大的隐忧。当然,光滑顺溜的漂尖对于钓鱼人来说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漂颈:
从漂尖连接漂身的结合部至漂身最宽部之间的部位,我们称之为漂颈。
一支鱼漂的漂颈越长,该漂身的上曲线就越好,在使用中产生的向上顶的力就容易被体现出来,利于垂钓开口不好、鱼讯微弱的“病态鱼”和冬春寒冷季节的情况下使用。为了充分地体现它的这个特性,这类鱼漂都采用细长的实心漂尖与之匹配。但对于垂钓鱼讯杂乱的猾口鱼和风浪起伏较大时,这类鱼漂就没有太多的优势了。
而漂颈长度较短的鱼漂,其漂身肯定会呈现一个上大下小、稳定的锥型。这类的鱼漂比较适宜运用在钓猾口鱼和控制鱼在底部摄食的战术,它较少出现虚假信号,给我们的是一些扽感明显的下挫或沉稳的上浮,中钩率要优于其他造型的鱼漂。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肯定也有不利一面。此类超短漂颈的鱼漂在用于垂钓鱼讯微弱、开口不爽或受环境影响而不敢大胆就食的鱼时,其运动滞钝的特性就很难有好的垂钓效果了。
由此可见,一支性能优异的鱼漂,其考评的指标不仅要考虑到外观做工的精美,更要注意它的漂身形状是否能够针对相应的鱼情。而漂身形状的适应与否,有时只需留意观察漂颈的长短就可以有个大概的判断了。
漂肩:
此漂肩非彼漂尖。它是指漂身横截面积最宽的那个位置。研究一支鱼漂漂肩位置的高低和横截面积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找出该鱼漂的稳定特性和灵敏程度。鱼漂漂肩位置越高,其稳定性就越好,比较适合在风浪较大的条件下,垂钓底部摄食且胆小谨慎的大鱼或鱼讯复杂的小鲫鱼。
漂肩横截面积小的鱼漂,由于受到水的阻力较小,瞬间运动的敏感性就强,所以其灵敏度就高。比较适宜用于垂钓吃口较轻、受到惊吓、狡猾、病态的“老头鱼”等。
而漂肩位置越低,其稳定性能必然要差,但其翻身较快且上浮鱼讯体现得比较完美。所以,此类鱼漂比较适宜运用在风平浪静的水面或钓半水浮鱼。
漂肩横截面积大的鱼漂其灵敏度要较之小的要逊色不少,但其沉稳的性能有时却可以帮助我们过滤掉许多杂乱的虚假信号。使用这类鱼漂时,我们应该选择风浪较大、需要配重坠的场合,针对垂钓“生口”或过分“猾口”的混养鱼时使用。
另外,漂肩的形状对鱼漂的运动也是有影响的,我们必须要注意识别。如,小弧形、菱形(近似)等形状的漂肩,对于鱼漂上浮下扽都有帮助,而大弧形、圆形(急收肩)等形状的漂肩,只对于鱼漂的下扽有帮助,而对于鱼漂的上浮,有一定程度的阻滞作用。因此,了解了漂肩的这些特性后,对于我们正确选用适合的鱼漂肯定是会有帮助的。
漂脚:
连接漂身底部、平衡整支鱼漂重心的那根小棍。它的材料原来比较单一,无非就是一些尼龙棒、碳素棒或竹签而已。但现在随着人们对鱼漂运动与鱼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以及不同垂钓流派的逐渐成熟,针对漂脚的改革也越来越多。超长脚、大竹脚、粗碳脚、全钢脚、半钢脚等等新型漂脚的相继出现,的确为鱼漂的使用注入了无限的生机。
浮标实用技术解密
浮标产品现如今已是花样繁多,但在最开始的10年只是“达摩”一枝独秀、“水之峰”遍地开花的局面。这种手工制作的浮标尽管材质不同,但将孔雀翎或芦苇剖开、再一片一片用刀削出需要的形状,然后合起来,插入现成的玻纤棒再用胶粘住的加工工艺其实并不复杂。然而同样的浮标,有的一翻身就站稳了,有的则摇摇晃晃把应该表现为向上的鱼讯过滤了,其间的差距远远比看上去复杂得多。随着实践的深入,钓鱼人发现:一支完美的浮标应该在造型、脚和标尖的关系上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否则浮标就没有个性。 玻纤脚浮标:在共性中强调个性浮标的脚只有一个功能,就是插入浮标座,与钓线连体。体现在早期浮标上就是:不管标身采用什么材质、不分贯通与不贯通,都是一律用玻璃纤维棒作标脚。现在,我们可以因为浮标标脚的长短、粗细和轻重去判定它适合哪种钓法,但10年前都是按照调4钓2、搓饵钓底来认识它的。拉饵术出现之后,我们对浮标的认识改变了:首先是标身太长,使钓浅受到限制;其次是玻纤标脚的细和软影响浮标翻身;再就是标身浮力与重心失调,造成动作的夸张或隐蔽。于是围绕着标身造型和标脚对反映鱼讯的影响等问题,就有了一场浮标的变革。 脚在浮标的运动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且看如下3支浮标在拉饵打浮时的表现: 1.芦苇“仙水”0号,标身长120毫米,肩宽5毫米;贯通型细碳脚,长50毫米;实心标尖,长110毫米,8目。它用于击底时不管调5目还是3目,翻身后几乎没有阻力就站直了,此时标身顶部露出水而约l毫米,然后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接着以大致相同的速度下行到钓目。期间下行到调目的速度比较快,由调目到钓目要稍微慢一些。用它打浮,翻身速度没有变化,但浮标与坠的距离短了,站直后的停顿时间相对缩短。如果鱼在这个当口儿咬钩,则浮标至少有3种表现:(1)停顿延长;(2)由站直变为倾斜; (3)迅速下挫。只要不是眼钝手慢,这3个动作是可以抓得住的。然而,这种瘦身而作“两沉一浮”(何蔚蓝语,“两沉”指标尖和标脚,“一浮”指标身)设计的浮标都有下挫快的特点,并因标脚细长而形成较强的下行惯性,所以标尖下干亍中出现的停顿非常短促,动作稍慢或稍一迟疑就滑过去了。用这种浮标打浮,没有敏锐的眼力是抓不住信号的。为了使瘦身细长脚浮标在下行快的同时克服停顿信号弱的缺点,许多钓手经过对比后多采用剪去实心标尖,换上空心标尖,使浮标结构变为“两浮一沉”。这样浮标的整体浮力增大,标尖下行速度放慢,停顿和下挫都容易抓住了。 2.芦苇“水之峰”1号,标身长140毫米,肩宽6毫米;贯通型玻纤脚,长55毫米;实心标尖,长130毫米,7目。玻璃纤维的特点是软,捏住标脚将浮标作水平方向的上下抖动,“水之峰”比“仙水”晃动得更加厉害。两支浮标外形和结构一样,但打浮的不同是软而长的玻纤脚翻身迟缓,站直后高9毫米,染成红色的标顶露出水面,说明加长的标脚对浮标的浮力没有影响。之后标尖缓慢下行,降速均匀,在两钩无饵调4目、拉饵钓2目的情况下,凡到达调目前出现停顿和加速的中鱼率达到80%。可是,之后由调目到钓日的过程中,停顿鱼讯不见了,代之以抬标半目并继续保持着较高的中鱼率。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标尖下挫变轻了,幅度小了,常常是轻轻下挫1目、半日甚至一个黑格就中鱼了。打浮主要是抓标尖下降过程中出现的动作。原为底钓设计、适合于调4钓2的浮标之所以出现下挫快、不中鱼;下挫轻、反中鱼的现象,是因为标身浮力增大了,相应的标脚重量也随之增加,但遗憾的是玻纤标脚太细了,延长5毫米得到的重量不能平衡标身直径增大1毫米所增加的浮力。所以“仙水”翻身标顶露出水面l毫米,而“水之峰”翻身是露出水面9毫米。标脚不能平衡标身浮力,浮标下行就慢,这在打浮时是不允许的,因为它会削弱鱼的咬钩信号。 3.软身孔雀翎“圣人”型3号,标身长140毫米,肩宽5.5毫米;贯通型玻纤脚,长50毫米;实心标尖,长130毫米,10目。造型与“水之峰”1号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是材质变了——轻质羽翎比空腔芦苇略重;标身长度相同而肩宽缩小0.5毫米。这又意味着浮力降低,为此调整标脚配重,缩短5毫米。不要小看这样的改动,带来的客观效果可以从3个方面得到体现: (1)同样是玻纤脚,因为缩短了5毫米就变得硬了。另外,贯穿标身并与标尖一体的玻纤棒被实心羽翎固定,在它被坠重撬出水面时不会弯曲,浮标翻身加快。(2)过去孔雀翎浮标的脚和尖都是采用两端插入的方式,中间没有“主心骨”。如果连续抛钩,浮标频繁翻身和水面有油污的话,则水面对浮标的吸附会延缓其翻身。(3)孔雀翎浮标的特点是治“乱”,规避乱层鱼引起的标尖上窜下跳,可是有些人不习惯,总觉得下挫一黑格的动作不够,改成两沉一浮,下挫动作放大了又不是很大,视觉上就容易接受了。用“两浮一沉”的孔雀翎浮标打浮都是调钝钓灵,如两钩无饵调2日、1日半,钓半目或平水,还有人调平水、钓负目,专抓标尖冒出水面的动作,这对普通钓手来说是有难度的。将孔雀翎浮标的一沉改为两沉,利用标脚和贯通标身的玻纤棒重量平衡标身浮力,对于不善于调标和只知道调4钓2的人来说,它的积极意义就是:简化调标,移调4钓2于打浮。 循着浮标的变革之路我们看到:材质更新经历了芦苇、通草、桐木、塑料、孔雀翎、EVD发泡材料和巴尔杉木,已经是山穷水尽,很难找到更好的材料了;以我们日前的认识,流线形的标身造型不可能有大的改变,所谓创新也无非是长短粗细和肩高、肩宽的变化;作为观察鱼讯的标记,标尖的空心和实心以及一半空心、一半实心的“龙凤尾”等等,虽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浮标功能的作用,但钓手选择什么标尖的浮标是以它认知的鱼情为出发点的,并因操作习惯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倾向。例如,同样是打浮,钓小鲫鱼有的人对空心标尖的感受特深,给他一支实心标尖浮标就把握不准、钓不好鱼。在标身、标尖不断有新的亮点出现的同时,标脚革新是悄悄进行的。首先是材质,玻纤棒被碳纤维棒所代替,是因为前者不能做得太长,碳纤维轻、硬、挺,配合短身打浮标的需要可以把脚做得很长,于是玻纤棒被淘汰出局。其次是竞技钓手对标脚有了新的认识,并要求制作者改变设计理念,于是竹签脚崛起,出现了以标脚配重和重心下移参与浮标运动的新理念。由此,标脚不再是插入浮标座与钓线连体的简单概念,而是改善浮标功能、规范和形成不同下降速度的重要元件。有了这个认识之后,我们对浮标的了解就全面了。 在此之前,不管是制作者宣扬的设计理念还是媒体对浮标的讨论都是用标身和标尖来解释浮标的运动特征。这种抛开标脚谈浮标运动或将浮标割裂、就标尖说浮标的做法都是很浅薄的。浮标的运动可以归纳为纵横两个方面:纵是上下运动,是我们需要的;横是左右摇晃,我们不需要。然而,不管我们怎么避免,水流造成的摇晃总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把不同功能的浮标作一番比较,其造型规律是瘦长击底、矮胖打浮,一眼就分出来了,但要说哪支浮标的稳定性强,就不能离开它的脚。 与标尖一样,标脚参与浮标运动也不是孤立的。标脚用什么材料以及插入标身的深浅都会对浮标的运动产生影响。以“圣人”为例,1997年以前有多达6个款式采用玻纤脚,后逐一被淘汰,至今只剩下巴尔杉木“罗非”和孔雀翎“n”两个款式。从外形上看,击底用的a型标和罗非标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粗长标身、玻纤脚,不同的是a型标脚长28毫米,标尖长177毫米;罗非标脚长40毫米,标尖长232毫米。两者都是两沉一浮结构,但除了稳定性强、浮力大等特点相同外,由脚和标尖长度形成的微妙区别是:罗非标的标尖延长并不是为了逮截口,而是在调低钓低,铅重平衡了浮标的绝大部分浮力后抑制上浮鱼讯。诚然,罗非鱼也会离底,但泳层相对固定,要上浮就都在一个深度,不会像鲫鱼那样从上到下乱截口。针对罗非鱼的这两个特点,在浮标的运用上就是:钓底时17目标尖调4或5目,降低剩余浮力;钓3目或4目,抑制上浮力。在此情况下,线组一拖一触,浮标反映的都是下挫鱼讯。钓浮时调6日或7目,保持较高的剩余浮力;钓目决定于饵重,无须精确,同样认下挫动作。 与鲫鱼吸吐反复、时有标尖起伏并反应为抬标和下挫两种运动方式不同,罗非鱼的咬钩特点是衔住了不撒嘴,可有时候也会出现轻微的抬标动作,但这并不说明钩已入嘴。北方钓手在钓罗非鱼上总是输给广东钓手,原因之一就是用钓鲫鱼的浮标指导钓罗非鱼,见抬标就提竿。钓罗非鱼都是抓一个动作——下挫,因此在调整浮标时就应该将它设定在比较迟钝的状态,这在标身瘦长而采用短碳脚的浮标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这种浮标都有灵敏反映饵重变化的特点;标身粗短的浮标都足长碳脚,浮力相对集中使它向下运动时的阻力大于向上运动,所以也不适合钓罗非。标脚参与浮标运动,前一款浮标几乎没有体现,在后一款浮标则是增强了浮标的稳定性。如果将这两款浮标改成竹脚或玻纤脚,那么重心下移、浮标向上运动的能力削弱,钓罗非就比较合适了。 用于击底,宽肩和粗长标身配竹脚、瘦长标身配短碳脚、粗短标身配长碳脚;用于打浮,7厘米的宽肩标身配直径2~2.5毫米的短竹脚。玻纤脚不受重视是因为比重太大,高温下容易变软。在浮力、灵敏性和稳定性组成浮标共性的时候,玻纤脚不是最佳选择,它被竹脚和碳脚代替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圣人”罗非和孔雀翎n却独辟蹊径,在共性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我们接受浮标是从调4钓2开始的,在我们变革“台钓”并吸收了传统钓鱼的经验之后,钓鱼的多样性使我们对浮标的运用也有了新的认识,于是有个性化的浮标和不同的钓法。这就是共性中见个性,钓无定法而又有一定之规。
台钓浮漂的调整
1、正常情况下的调漂
台钓在正常情况下,对浮漂的调整通常是调四目钓二目。
调整浮漂,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将浮漂座捋近铅片座,使鱼钩至浮漂标示杆的长度,小于水的深度。然后,在空钩的状态下,在铅皮座上增加或减少铅片,使漂露出水面四目(自漂尖端起4个小格)。这时,鱼钩和铅皮座都悬浮在水的中间,而不是沉在水底,故称“悬坠钓法”。
在开始调整时,要在铅片座上多卷些铅片。投入钓点水中后,若浮漂完全沉入水中,说明铅片过重,可用剪刀把铅片剪去一点再试,直至浮漂露出水面四目,钩坠的位置悬在水中,就算符合标准了。
第二步,在调好四目的基础上,两只钩子都挂上饵,投到钓点,并将主线全部压入水中。这时浮漂就会慢悠悠地全部沉没在水里。然后将浮漂上捋,直至露出水面二目,并且双钩沉底。调整浮漂的工作就算全部完成,可以开始垂钩了。鱼若吸饵,则浮漂的标示杆全部沉没于水中。对于高质量的浮漂,如果鱼饵在水中溶解掉二分之一,则浮漂会在水中上升一目,倘若鱼饵已全部溶于水中,则浮漂应是四目浮于水面,表示此时饵已溶化,变成空钩子浮悬于半水,就应及时换饵了。
正常情况下为什么通用调四目钓二目呢?调三目钓一目或者调五目钓三目行不行呀?回答是可以的,下面一节也将证明这三种调法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多用调四目钓二目呢?因为如调五目、六目的话,快要到尽头了,再要调灵的话就没有多少余地了,而且垂钓时漂尾露出水面太高了,受风的影响就会大一些;如果调三目,钓的目数范围就小了,只能钓一目,要调灵的话只能再调半目了。
为什么钓二目呢?这个"二"字是由调四目这个"四"字决定的,因为两目产生的浮力与双钩的两小团饵料的重量(扣除本身产生的浮力)大致差不多,调四目钓二目,钩、饵接地轻,保证了适中的灵敏度。
2、特殊情况下的调漂
实践证明,正常情况下采用调四目钓二目的方法,效果是比较好的,是最基本的调法。但是随着鱼情、水情、天气等具体情况的变化,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调四目钓二目的效果就不一定很理想,而需要再加调整。例如,气压低、水质不好、鱼过饱或胃口不好、觅食行动缓慢轻微,往往鱼饵被吃光了,浮漂可能还没有明显的反应,这就需要把浮漂调得更灵敏一点。
反之,如果天气好、水情好、鱼的胃口很好,或者小鱼多,抢着找着吃的,而浮漂反应又很灵敏,甚至鱼游动对水产生的冲击都会使鱼饵移动,鱼还没咬钩,浮漂就有反应,以致起竿总钓不到鱼,这就需要把浮漂调得迟钝一点。
调的目数多少可以使浮漂反应灵敏或迟钝,钓的目数多少也可以使浮漂反应灵敏或迟钝。这样,除了调四目钓二目这个基准外,就可能出现四种不同的调法:1、调灵钓灵;2、调灵钓钝;3、调钝钓灵;4、调钝钓钝。
从形式上和理论上讲,这几种调法是存在的,但从实际效果和作用上去探讨,有的调法没有实际应用的意义,强求照搬照套就会使操作复杂化,成了无效劳动。现在以调四目钓二目作基准,分析如下:
(1)调灵钓灵
增加调的目数,减少钓的目数。例如,调五目钓一目,这样,浮漂反应就灵一些。
( 2)调钝钓钝
减少调的目数,增加钓的目数。例如,调三目钓三目,这样,浮漂反应就会迟钝一些。
(3)调灵钓钝
增加调的目数,增加钓的目数。例如,调五目钓三目,一个灵,一个钝,数量相同,相互抵消,与调四目钓二目比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高一点外,效果是一样的。如果盲目地把调四目改为调五目钓三目,那就会成了多此一举的无效劳动。其实为了取得这个效果,根本就不需要改变铅坠的重量,也就是不需要改变调的目数,只要把太空豆、浮漂往上捋一目,为调四目钓三目就行了,完全不需要自找麻烦。
水库钓鱼最佳选用什么漂
漂入水时间长会吸水,之前所调漂目会有所下降。最好开钓半小时后,浮漂下拉二十公分,空钩再校对一下漂目。
野钓快速调漂最佳方法
1、调漂前先找底,铅坠的重量大于浮漂的浮力。抛竿入水,这时候浮漂会沉入水里,起竿把浮漂向上推,推到漂尾与水面平行。这时候铅坠到漂尾的距离就是钓点的水深。
2、 找好底后开始调漂,把浮漂往下拉一个子线长度多5一10cm,这一步是让双钩离底,而且离底的距离又不能太大。再抛竿入水,这时候浮漂会再一次沉入水里。起竿开始剪铅皮,每次少剪,分多次剪,剪到漂尾与水面平行。
夏天野钓调漂最佳方法
一、双钩调平水。野钓的时候估计没有钓友知道今天什么饵好用,除非是经常垂钓的水域,但是更多的钓友经常是听说什么地方出鱼,就随大流去玩玩。这样我们就需要带多种饵料,各种 商品饵 啊还有红虫蚯蚓。不同的 商品饵 比重完全不同,就算每次用的饵料相同,加水比例不同也会导致比重不同,如果商品饵不好用换上蚯蚓垂钓的时候也非常多。
二、无钩调平水。野钓经常会遇到流动的水体,这样我们调漂的时候就需要注意。